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着空调吹一晚睡觉醒来,发现自己的面部表情变得僵硬,嘴角歪斜,眼睛难以完全闭合,甚至喝水时都会漏水。这时,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面瘫”了。其实,这些症状很可能是面神经炎(也称为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的表现。那么,面神经炎究竟是什么?它为何会导致面瘫?又该如何应对呢?
面神经炎,医学上也称为贝尔氏麻痹(Bell’s Palsy),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主要影响面部神经(特别是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的功能,导致面部肌肉的运动能力受损。
面神经炎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可能触发免疫反应,损伤面神经。
免疫反应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局部免疫反应过强也可能导致面神经受损。
血管因素:面部血管受压、痉挛或缺血可能影响面神经的血液供应,造成神经营养障碍。
环境因素:寒冷刺激、疲劳、精神压力等被认为是诱发因素之一。
面神经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单侧面部肌肉瘫痪,具体症状包括:
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眼睑闭合不全,甚至导致暴露性角膜炎。
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向健侧歪斜。
鼓腮漏气,无法吹口哨。
味觉减退或丧失(尤其是舌前2/3区域)。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耳后疼痛、听觉过敏等症状。
面神经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以下检查可辅助确诊:
神经系统查体:评估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肌电图:检测面神经的传导速度和肌肉反应,评估神经损伤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CT、MRI,虽非必需,但可用于排除其他颅内病变。
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包括: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抗病毒药物针对可能的病毒感染,维生素B族促进神经修复。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神经恢复。
眼部保护:使用人工泪液、眼罩等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康复训练:进行面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如表情操,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虽然面神经炎的确切预防方法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建议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和其他病毒感染。
减少压力: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
注意保暖:寒冷季节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
大多数面神经炎患者预后良好,约70%-85%的患者在数周至数月内可完全或部分恢复面部功能。然而,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等。因此,早期积极治疗和坚持康复训练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文/詹丽娜、刘彦廷、余璇 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