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肩袖损伤:藏在肩膀疼痛背后的 “隐形杀手”

    肩膀是我们身体中活动最频繁的关节之一,承担着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动作。但你是否有时会感到肩膀莫名疼痛、无力,活动时还伴有“咔咔”声?如果有,那可要小心了,这看似普通的症状,很可能是肩袖损伤发出的危险信号,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什么是肩袖损伤?

    肩袖如同包裹在肱骨头上、后、前方的精密 “袖套”,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编织而成。这一独特结构不仅能稳固肱骨头,更承担着驱动肩关节灵活运动的重要使命。然而,无论是外力冲击、长期劳损,还是组织自然退变,都可能导致肩袖结构受损,引发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发病诱因:多因素交织的风险网络

    急性创伤:如摔倒时手撑地、提拉重物时用力不当,或是棒球、游泳、网球等运动中的激烈碰撞,都可能导致肩袖瞬间撕裂。

    慢性劳损:长期重复过顶动作的工作或运动(如刷漆、打羽毛球);钩型肩峰或骨刺等结构异常,会加剧肌腱与肩峰的摩擦,加速损伤进程。

    高发人群:40岁以上的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长期家务者。

    退行性变:50岁以上人群的肩袖肌腱因老化、血供减少而逐渐变得脆弱,轻微活动即可损伤。

    肩袖损伤的症状: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1.疼痛:夜间痛、外展肩关节至 60°~120°时,疼痛明显,形成 “疼痛弧”。

    2.无力感:冈上肌损伤导致手臂外展无力,肩胛下肌损伤则影响内旋动作,连简单的穿衣、提物都可能变得吃力。

    3.活动受限:梳头、穿脱衣服等动作困难,主动活动受限明显,被动活动相对正常 。

    治疗策略:阶梯式治疗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

    1.保守治疗:

    休息与制动: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避免过顶动作,为肩袖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药物干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解疼痛、局部封闭注射(激素+麻醉剂)减轻炎症。

    物理治疗:借助冲击波、超声波等物理手段,促进组织修复。

    再生医学: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利用自身血液中的生长因子加速愈合。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撕裂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关节镜微创手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成为理想选择。

    科学预防措施:守护肩部健康防线

    1.运动前充分热身:无论是进行体育运动还是体力劳动,都要做好肩部的热身活动,如转动肩膀、手臂摆动等,让肩袖肌肉和关节为即将到来的运动做好准备。

    2.合理运动:避免过度运动和重复性的肩部劳损动作。运动时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技巧,对于需要频繁使用肩部的运动项目,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给肩部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3.增强肩部肌肉力量:平时可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肩部肌肉锻炼,如俯卧撑、哑铃侧平举、俯身飞鸟等,增强肩袖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降低损伤风险。

    如果发现肩部有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切勿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尽早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措施,是守护肩部健康的关键。(文/翟堂娟、庞亮明、占贤强 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