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风)患者出院后,居家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康复效果。许多家属因缺乏专业指导,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跌倒、烫伤、压疮甚至二次中风。如何科学地居家护理,帮助患者安全、有效地恢复功能:
一、强化安全意识
1.防跌倒
1)移除地毯、电线等绊脚物,浴室铺防滑垫。
2)床边、走廊安装扶手,座椅选择带扶手的硬椅。
3)夜间保留小夜灯,避免患者摸黑行走。同时,也建议家庭成员24小时陪伴,杜绝患者发生安全事故。
2.防烫伤
当患者出院回家以后,因自身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降低,感觉功能障碍。冬天时,家属会使用热水袋进行局部热敷,或者在给患者洗脚时,因水温过烫,导致病人发生烫伤。建议家属尽量不使用热水袋,以及在洗脚时提前测试好温度,以免烫伤。
3.防误吸
针对部分吞咽障碍患者,要格外注意患者卧床体位。以免因吞咽不当,引发误吸,严重者会出现肺部感染或者呛咳窒息。
4.防走失
随身携带信息卡,并标注姓名,住址,家属联系电话,还可以让老人记住家附近的特殊标记。
二、日常护理:
1.体位管理(防压疮、防痉挛)
1)卧床时: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关节功能位(如患侧手臂下垫枕头,避免肩关节脱位)。
2)坐姿时:双脚平放地面,背部挺直,患侧手置于桌面或扶手上。
2.饮食调整(防呛咳、控血压)
1)食物选择:优先软食、糊状食物(如粥、蒸蛋),避免干硬、黏性大的食物。
2)进食姿势:坐直,头部稍前倾,吞咽后轻咳两声确认无残留。
3)饮食原则
①低盐低脂:每日盐≤5g,避免腌制食品、动物内脏。
②高蛋白高纤维:如鱼、蛋、豆类、燕麦、蔬菜。
③少量多餐:每日5~6餐,避免过饱。
④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调整
食物性状:
轻度障碍:软食(如粥、烂面条);
中度障碍:糊状食物(如土豆泥、果泥);
重度障碍:需鼻饲管喂养(由医生指导)。
进食技巧:勺喂时从健侧入口,每口少量;进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防止反流
3.二便护理
1)定时提醒排尿/排便,避免憋尿引发泌尿感染。
2)便秘时可用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或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三、康复训练:
在家也能做
肩关节活动: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握住手腕,缓慢做上举、外展动作(每日2次,每次5分钟)。
手指伸展:轻揉患侧手掌,帮助打开握拳状态。
坐站平衡:从床边坐起→扶稳站立→缓慢坐下(10次/组)。
步行练习:扶墙或助行器短距离行走,家属在患侧保护。
从简单发音开始(如“啊”“哦”),逐步过渡到词语、短句。 鼓励患者用非语言方式(手势、写字)沟通。
4.吞咽困难:
进食时保持坐位,头部微前倾。
选择糊状食物,避免流质(易呛咳)
四、紧急情况应对
– Balance(平衡障碍,行走不稳)
– Eye(看不清)
– Face(面部歪斜)
– Arm(手臂无力下垂)
– Speech(言语含糊)
– Time(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五、心理支持
1、鼓励患者:避免批评,强调微小进步。
2、避免过度代劳:患者能做的事(如刷牙、拿水杯)尽量让其自己完成。
3、定期休息:家属可轮班照护,或寻求社区康复服务支援。
温馨提示:
1.定期复诊: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调整康复计划。
2.用药管理: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降压药、降糖药等,勿自行停药。
3.戒烟戒酒。
(文/刘彦廷、詹丽娜、余璇 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