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蛲虫?
蛲虫,学名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类型为直接发育型,包括虫卵在外界发育和虫体在人体内发育两个阶段。蛲虫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无密切关系,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较常见。中国流行也很广泛,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尤以过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率为高。
发病机制
蛲虫的成虫是主要的致病阶段,成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对肠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可引起慢性炎症和消化功能紊乱。雌虫的产卵活动会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继发性炎症,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长期反复感染,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蠕形住肠线虫还可以异位寄生,可引起尿道炎,阑尾炎,肉芽肿病变等。
感染途径
病人和带虫者是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和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
检测方法
因蛲虫一般不在人体肠道内产卵,所以粪便检查虫卵的阳性率极低,故诊断蛲虫病常采用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于半夜入睡后或清晨解便前检查肛周。此法操作简便,检出率高。若首次检查阴性,可连续检查2~3天。此外,如发现患儿睡后用手抓挠肛门时,即可查看肛周有无成虫。
预防
根据蛲虫的流行特点,宜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反复感染。讲究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督促教育儿童勤洗手,勤换内衣裤,不吮吸手指,衣服玩具定期消毒,以此较少感染的机率。(文/黄元元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