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吃柿子引发“胃石症”,医生巧施手术“胃里碎大石”

    时值山楂、柿子、黑枣成熟季节,每年因空腹食用这些食物,导致“胃石症”的患者时有发生。近日,合浦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一名62岁的男性患者,因“上腹部疼痛2周伴解黑便1周”住院,经胃镜检查发现胃腔内有2个直径分别约4cm、6cm的巨大胃石,合并胃角、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多发性巨大溃疡。

    据了解,患者腹痛发作前曾吃过柿子,综合症状体征及病史,内镜操作医生陈慧考虑患者的胃石为植物性胃石,虽不如石头坚硬,但作为异物在胃内占据较大的空间,反复摩擦胃粘膜,引起胃角、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多发溃疡,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胃石,有导致消化道大出血、胃穿孔等风险,消化内科团队决定采用经胃镜胃石碎石术处理巨大胃石。

 

    1月7日上午,在麻醉科医师和消化内镜团队的相互协作下,经胃镜下利用大型圈套器将胃石反复“碾”成小块,为了防止碎石排至肠腔引起梗阻,得确保每次碎下来的胃石小于0.5厘米,整个手术历时约60分钟,最后成功将胃石粉碎。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合药物治疗,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好转,解黑便症状消失。术后三天复查胃镜发现胃内石全部排出,患者康复出院。

三天后复查胃镜图片

   “胃石,是那些无法消化、排出的食物、药物在胃内逐渐凝结形成的石头样异物。” 陈慧医生说,在我国,主要以柿子、黑枣、山楂等产生的植物性胃石为主,多有空腹或者酒后食用、长期进食上述食物的病史。尤其是消化功能不好的年老体弱者,做过胃大部切除的病人更容易长胃石。胃石作为胃里的异物必须取掉,胃石症无法自愈,早期胃石可以口服一些抑酸、产泡药物进行治疗。经内镜下胃石碎石术,全程在内镜下进行,避免了开腹取石手术治疗,该技术零损伤、恢复快、费用低,同时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但对于一些体型巨大,质地坚硬的“石头”,现有的内镜治疗束手无策,病人就只能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文/岑启芳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