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重异常问题日益严重,过度肥胖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肥胖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女性患者可表现为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甚至引发不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健康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多处医疗机构现已全面开展体重管理门诊,研究表明,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肥胖症患者体质量。
肥胖是一种由环境、饮食、遗传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脂肪增多、分布异常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也分为分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主要由饮食过度、营养过剩造成;继发性肥胖通常是由内分泌脂代谢或激素分泌异常、内分泌器官病理性改变引起。
肥胖的中医学认识:
中医学认为,肥胖的发生与劳逸失衡、过食肥甘、先天不足等有关。并将肥胖归为“肥人”“膏人”“脂人”等范畴,属于本虚标实证,涉及湿、热、痰等病理因素,常伴有痰湿、气郁、血瘀等症状,其病位大都在脾胃,与肾气虚有密切关系,并涉及五脏。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气血阴阳逆乱,腑脏功能失常,最终痰湿壅滞,出现肥胖。
中医经典方剂治疗肥胖: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古沿用至今,天然植物药资源丰富、安全,在医疗保健方面可发挥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通过中医药治疗肥胖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观察发现,中医治疗肥胖的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相比西医来说,不仅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且疗效也颇丰。经方在现代医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引起医学者的重视,也被广大患者认可。
因热致腴之大柴胡汤:
因热致腴患者除身体肥胖外,通常伴有发热,心烦,胸闷,便秘等症状。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大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少阳郁热兼阳明热结的经典方剂,其主要发挥和解少阳,通下热结之效。其中以柴胡为君药,配黄芩(臣药)和解清热,除聚于少阳的邪气;臣药大黄、枳实通泻阳明热结,还有芍药、半夏、生姜、大枣等药物相配,诸药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以双解少阳与阳明,被成为“下中之和剂”(《医宗金鉴》)。大柴胡汤的主要药效成分有柴胡皂苷A、大黄素、黄芩苷、大黄酚、芦荟大黄素、橙皮苷、柚皮苷、芍药内酯苷等,这些成分可通过相应的信号通路起到调节炎症、脂质代谢、糖类代谢等作用来达到减重的效果。
因饮致腴之五苓散:
因饮致腴患者身体肥胖外,则通常表现为身体困重,乏力,腹胀,小便不利,头晕等症状。有专家认为肥胖初期主因三焦运行不畅,气化不利,饮邪内生,脾不升清,又加重饮邪的生成,化成膏脂聚于体内,导致肥胖。五苓散被称为“治水第一方”,首载于《伤寒杂病论》,由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组成,上述药物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奏健脾化湿、化气利水之效。研究表明,五苓散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脂质代谢来实现减重的效果。
因痰致腴之温胆汤:
因痰致腴患者身体肥胖外,常伴有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多梦易醒,头晕等症状。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温胆汤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公布的方剂,主要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化痰之效,研究表明:温胆汤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调节基因表达来发挥减重的治疗作用。该方还可提高网膜素、脂联素等细胞因子水平来达到治疗肥胖的作用。
中医外治治疗肥胖:
针刺治疗:
针刺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其关键在调理气机,利用穴位刺激,改善食欲中枢的压力,抑制过亢的食欲,促进机体的能量代谢,最终达到促进多余体脂消耗与分解的目的。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调和阴阳,平衡腑脏,起到补益脾肾和祛除痰湿的作用。减重治疗常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如天枢、中脘、足三里、丰隆等穴。
穴位埋线疗法:
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伤寒要诀》中言:“太阳经主皮毛、阳明经……厥阴经主筋膜。”腠理与肌肉之间的脂肪层即三焦腠理层。穴位埋线疗法是通过埋入可吸收的羊肠线刺激腧穴而起到治疗作用。埋线时对机体的创伤及异物入体,使得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激发,能有效干预肥胖这一慢性低炎性反应状态。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将罐内气体排空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在腧穴,造成局部皮肤充血和瘀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研究发现,拔罐加针刺治疗在减肥与改善血脂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耳穴治疗: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近年来在治疗肥胖症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体耳部穴位众多,《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刺激相关耳穴可以通过各种传递途径和调节机能而进行疾病防治。
推拿治疗:
推拿是运用按、摩、推、拿等手法或借助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可在患者腹部的脾经、胃经、肝经、肾经与任脉施行点穴推拿法;其次以脐为中心,分别按顺、逆时针环摩脐周;接着提拿腹肌,推擦腹部,并在胁肋部行拿法;最后在季肋下缘由内向外下方行推法,并以点按中脘、气海等腧穴作为结束手法。腹部推拿不仅对肥胖有确切疗效,不仅能够降低腰围,还能腹部塑形,还能改善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
减肥常用的中医外治法还有刮痧、艾灸、穴位敷贴、中药熏蒸、针刀等。
刮痧能够减少体围,美体塑形,艾灸可加强新陈代谢,加快肠胃蠕动促进排便,加快脂肪燃烧。针刺治疗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穴位埋线疗法快捷高效,患者易于接受;拔罐疗法经济适用,安全性高;推拿治疗舒适有效,易于推广;耳穴治疗无痛便捷,经济安全;中医各种外治疗法各具特色。
临床治疗时患者情况可能不尽相同,中医治法讲究因人而异,更重要形神兼顾,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药物及治法改善相应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中医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为您提供最贴切、详细的治疗方案,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文/黄乐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