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无需造口和二次手术】我院成功开展广西县域医院首例“支架法原位肠转流术”

    1月16日,患者李大娘(化名)康复出院当天,她女儿陪着她来到医生办公室,向医生护士们致谢,并送上一面锦旗,“是你们精湛的医术让我妈妈免受二次手术之苦”。

    时间拨回到去年12月14日,84岁的李大娘因“大便习惯改变伴解粘液血便4月余”到我院就诊,被诊断为直肠癌,且为距离肛缘仅5厘米的低位直肠癌。经过胃肠外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于同月19日成功为李大娘实施腹腔镜全直肠系膜根治切除术(TME),术中应用新技术——“可崩解肠道支架原位肠转流术”,替代传统的“回肠转流性(预防性)造口术”。据悉,这也是广西县域医院开展的首例“支架法原位肠转流”手术。

    患者术后第4天就可进食,后期恢复良好。术后3周,经拍片检查小肠支架已崩解排出,肠管完全通畅,恢复正常饮食,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很满意,为感谢医务人员,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胃肠外科主任饶珠峰主任医师介绍,像李大娘这种情况,若应用传统的“回肠转流性(预防性)造口术”,术后需要右下腹壁“挂粪袋”3至6个月,条件成熟再行小肠造口还纳术,这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也增加其经济负担。而应用“可崩解肠道支架原位肠转流术”这一新技术,则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术中可崩解肠道转流支架固定于直肠吻合口上方约5cm,支架下端连接保护套(阴超检查无菌保护套),保护套自肛门引出,起到阻隔肠道内容物与直肠吻合口接触的作用,从而使吻合口良好愈合,三周左右支架自动崩解连同保护套一并从肛门排出。

    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免除患者“挂粪袋”和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展现了胃肠外科以患者为中心和注重损伤效益比的理念,也标志着我院胃肠外科微创技术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文/劳文、曹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