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爱的守护!我院新生儿科首次成功为“黄金宝宝”全身大换血,助其转危为安!

    1月18日,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之时,合浦县人民医院的新生儿科病房内,一场为出生仅5天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全身大换血的“战斗”,已悄然打响……

    原来就在当天中午,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黄金宝宝”,患儿出生仅5天,全身皮肤却重度黄染,入院后查血总胆红素高达430umol/L(正常值<221umol/L)!结合日龄胆红素曲线,该患儿总胆红素值已远远超出“换血指征”。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经过充分评估,第一时间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并征得其同意后,决定为患儿进行换血治疗。

    与此同时,科主任罗莉娜主任医师和护士长俞卫英统筹安排,连夜组织科室医护骨干力量一起加入这场救治宝宝的“爱的守护”。超声诊断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兄弟科室也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一切准备就绪,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谢钰雁主治医师、韦秀珍副主任护师的指导下,新生儿科医护团队有条不紊地迎接着挑战,大家全神贯注,小心谨慎地为患儿进行外周同步动静脉换血治疗。经过紧张而有序的三个半小时术程,医护人员成功为患儿进行血液置换400毫升,相当于其全身血液的近2倍。整个过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换血治疗顺利完成。术后,患儿血总胆红素从入院前的430umol/L降到术后150umol/L,换血治疗效果良好。经过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悉心治疗与护理,“黄金宝宝”变成了粉嫩可爱的“白娃娃”,于1月23日出院回家。

    据悉,新生儿换血术是指采用人工输血的方法,用健康血液替换患儿体内的病变血液的过程,即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将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排出,同时输注正常血液,降低胆红素指标,以防止出现胆红素脑病。此次是我院新生儿科为高胆红素血症急危重症新生儿成功实施的首例换血术,填补了我院在这项技术上的空白,标志着我院新生儿重症救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向建设市级危重新生儿中心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健康小讲堂

    宝宝出生后,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肝脏代谢能力低下、肝肠循环增加、体液丢失等原因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俗称“新生儿黄疸”。

    大部分黄疸是生理性的,一般1-2周会消退,最迟3-4周,但仍有部分宝宝黄疸进展快、程度深,出现病理性黄疸,原因可能如新生儿败血症、ABO溶血、Rh溶血、MN溶血、G-6-PD缺乏等等。当血总胆红素严重升高,体内白蛋白不能结合足够的游离胆红素,加之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过多的游离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细胞,引起新生儿反应差、嗜睡、甚至出现抽搐,我们称之为胆红素脑病,对远期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是导致儿童脑瘫、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此,宝爸宝妈们发现宝宝皮肤黄染时,切不可大意,需及时就诊,一旦高胆达到治疗标准,应及时住院治疗,防止病情进展至胆红素脑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文/苏婷婷 新生儿科)

 

患儿正在接受换血治疗

医务人员正为患儿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