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DSA下经皮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

    日前,我院普外二区成功开展DSA下经皮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该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丰富了医院的微创诊疗体系,提升了医院在相关领域的整体治疗水平;也填补了县内该领域的空白;同时亦极大地减少了这类患者外出求医的奔波劳顿之苦,降低了看病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82岁的郭大妈2个月前开始出现右足皮肤变黑、流脓,很担心。3月29日,患者到我院烧伤整形外科就诊,被诊断为:1.右足坏疽;2.右足坏死性筋膜炎;3.右足皮肤满血溃疡。入院第2天烧伤整形科为其实施了“右足满血溃疡修复术+右足趾截趾术+右足近节趾骨背侧楔形截骨术”。术后虽作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但患者右足伤口不能愈合,且逐渐出现流脓,溃烂面逐渐加深。予下肢血管CTA检查发现,右侧股浅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及相应侧支循环形成,且其他多条下肢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闭塞或钙化。考虑到患者足部创面不愈合与下肢血管病变有关,如不处理下肢血管病变问题,患者右足可能逐渐向上坏死,甚至感染危及生命可能,遂请普外二区会诊。

    普外二区主任欧盛钊主任医师在科内进行了详细的病例分析与讨论,综合患者病情,认为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症情况有介入治疗指征。考虑该介入治疗复杂、难度大,遂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余雷与我院普外二区主任欧盛钊主任医师和李刚山主治医师一起为患者实施经皮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历经约2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下肢皮温较术前升高,提示下肢动脉血流恢复。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欧盛钊介绍,下肢动脉闭塞表现为缺血性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溃疡和足趾坏疽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冰凉,出现上述症状可进行腹盆部与下肢动脉的彩超检查,以及CTA(CT血管造影)或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了解血管的闭塞情况。再根据动脉闭塞长度以及闭塞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与远端流出道血管条件,在DSA下行闭塞血管球囊扩张或内支架植入术。随着闭塞动脉管腔的开通、血流重新通畅可有效缓解疼痛,可促进溃疡愈合,恢复下肢行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截肢率。 (文/李刚山 普外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