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3次电除颤+急诊pci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近日,合浦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在医学影像科介入室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大营救,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目前患者血压、心率稳定,在病房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3月19日,家住合浦白沙镇的赖大爷早上6点起床时自觉腹痛,觉得应该是肠胃不适引起,忍忍就会过去的,没有太在意。2小时后腹痛仍不缓解,8时42分家属将赖大爷送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经心电图检查提示 ST-T改变,未排除心肌梗塞的可能,当地医生建议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治疗。

    11时40分,赖大爷被送达我院急诊,急检心电图:急性下壁+右心室+后壁心肌梗死?急诊科主任曾昭业立即邀请心血管内科急会诊,心内科廖伟杰副主任医师会诊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合心电图分析考虑右冠状动脉闭塞,在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时间窗内,无PCI禁忌症。”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同意进行急诊PCI。

心内科介入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赢得更多的时间,减少患者心肌坏死, 12时15分绕行心内科病房将患者直接送至介入室行冠脉介入治疗,此时导管室的介入手术团队早已在此待命。

    冠脉造影显示为右冠近段完全闭塞,情况非常紧急,必须马上开通闭塞的血管!手术过程惊心动魄,患者病情变化之快始料未及,刚完成冠脉造影,患者的血压骤降至80/50 mmHg,心率45次/分,期间反复出现13次室颤,甚至还出现心脏骤停。“患者出现室颤,神志不清,给予双相波200焦耳非同步电流进行电除颤;立即给予阿托品提高心率,多巴胺、阿拉明升压;患者再发室颤,静推胺碘酮对抗……”心内科主任赖美声组织团队为患者提供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莫小燕(副主任医师)负责电除颤,黄齐海(主治医师)进行心外按压,袁翠玉(护师)负责气道管理,黄祖霞(护师)负责静脉通道管理……”在团队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廖伟杰及助手邹旭主治医师心无旁骛快速植入2枚支架开通了闭塞血管,患者室颤得以停止,恢复正常心律。13时25分,患者安返病房。

▲手术前后影像图

    赖美声介绍,急性心肌梗塞本身就是急危重疾病,部分心肌已坏死不工作,由于室壁运动不协调,易并发室颤(一种致命的心律失常),常常导致心跳骤停,如果不采取应急措施,生命往往会在一瞬间消失。该患者在术中发生了13次室颤,也就是我们说的电风暴,如果没有团队的密切配合,手术没那么顺利。

心内科介入团队

    “我院胸痛中心自运行以来,建立健全了胸痛患者诊治流程及规范指南,创建‘急性心肌梗死一键启动’机制,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无缝衔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愈后生活质量。”赖美声说。(廖伟杰)

对于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如何采取急救措施?

    首先让病人情绪镇静,不要惊慌立即卧床休息,因为恐惧、焦虑均可使心肌耗氧增加,扩大梗死面积。

    若有小氧气瓶或氧气袋,可给予吸氧;如出现脉搏消失、抽搐等情况,应立即按猝死抢救(心肺复苏等措施)。

    病人搬运时要持续吸氧,在整个过程中注意病人自己不要用力,住在楼上的病人,可以用椅子来搬运,以免背病人时压迫胸部影响病人的呼吸。

    叫救护车,若叫不到救护车,平板三轮车也行,千万不能叫病人步行或坐公共汽车去医院,以免使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或诱发严重的并发症,造成意外。

    急性心肌梗塞送医院前,在家里的处理对减少死亡率、挽救缺血心肌、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